在明星频繁翻车的当下,资本是否还敢于继续投身娱乐圈?2025年3月,我国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乐华娱乐递交港股招股书,标志着其自新三板摘牌后再次冲击资本市场。
乐华娱乐的招股书揭示了其业务构成,包括艺人管理、音乐IP制作及运营、泛娱乐三大板块。数据显示,2025年艺人管理业务收入高达11.75亿,占总营收的91%,这反映出乐华的营收对艺人的依赖度极高,尤其是对头部艺人。以王一博为例,2025年乐华向其控制的企业支付采购费(仅经纪公司给艺人的收入分成)就达3.02亿,可见王一博对乐华的贡献。
与此同时,我们注意到“顶流资本”也开始介入。2025年7月,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分别以数亿元战略投资乐华娱乐。尽管如此,互联网大厂投资艺人经纪公司的历史并非始于2025年。
据IT桔子统计,除了乐华娱乐,泰洋川禾、哇唧唧哇、壹心娱乐、笑果文化等知名艺人经纪公司也纷纷在一级市场公开融资。在2025年之前,阿里影业几乎成为唯一活跃在艺人经纪公司投资方中的互联网大厂,其他大厂的身影并不多见。
2025年,选秀偶像节目迎来第二春,一批批新偶像诞生。而偶像意味着流量,对艺人经纪公司而言,偶像流量更是直接的收入来源。这一年,腾讯和字节跳动开始大举进军“娱乐圈”。
字节跳动在2025年以1.25亿战略投资乐华娱乐后,又相继投资泰洋川禾及中视鸣达。腾讯则在2025年加入哇唧唧哇和壹心娱乐投资阵营,并在同年加入笑果文化的投资。
字节和腾讯为何在近两年加大艺人经纪领域投资力度?一方面,字节旗下的短视频平台抖音需要大量明星入驻,以增强粉丝黏性,实现流量转化;另一方面,艺人经纪公司旗下的艺人资源正好补充了这一需求。
2025年,爱奇艺、腾讯影业、阿里影业等视频公司纷纷成立经纪公司,涉足艺人经纪领域。这些公司之间的合作,可在流量倾斜、独家版权等方面形成合作置换。
尽管流量和资本加持,但娱乐行业中的顶流难以复制,打造一个有知名度的优秀明星更是难上加难。一段时间里,头部艺人依然手握资源,分割流量。然而,整个艺人经纪市场的集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。
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,2025年中国艺人经纪行业市场规模为523亿元,而前5大企业占比仅为6.1%。这些公司业务各有特色,但都对公司旗下头部艺人有高依赖性,艺人可能的负面新闻以及合约期限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。
欢瑞世纪作为“以剧带人”的典型代表,在影视资源有限且“为新人加戏”导致剧情注水严重的情况下,口碑下滑,头部艺人纷纷出走。2025年,欢瑞世纪的艺人经纪收入有所提升,但影视剧及衍生品业务下滑至11亿。
在5G、元宇宙技术加持下,虚拟艺人日益流行。乐华娱乐、字节跳动等公司纷纷尝试虚拟艺人探索,如推出虚拟艺人组合A-SOUL。虚拟艺人可参与程式化内容,但目前在影视剧领域的参与度基本为零。
尽管艺人经纪行业面临诸多挑战,但虚拟艺人的出现为文娱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,或许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。